驻巴塞罗那总领事朱京阳在《独立报》发表署名文章——《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》
2022/10/03


10月3日,驻巴塞罗那总领事朱京阳在西班牙网络媒体《独立报》发表署名文章——《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》,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介绍中国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务实举措,全文如下:

今年夏天,全球遭遇高温酷暑的极端天气,干旱、山火等灾害严重干扰了我们的正常生活。现实再次提醒我们,气候变化不再是未来的问题,而是当下的问题,气候变化是需要全人类共同应对的全球性危机,任何国家或地区都无法独善其身。

2020年9月,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向世界作出庄严承诺: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,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。这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,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,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。

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特点。为此,实现“双碳”目标是主动提出的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,通过这场变革,中国将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、实现可持续发展;顺应技术进步趋势、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;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;主动担当大国责任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。

为此,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务实举措:

一、开发新能源。截至2022年6月,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11.18亿千瓦(水电4.0亿千瓦、风电3.42亿千瓦、光伏3.36亿千瓦、生物质发电3950万千瓦)。常规水电、风电、太阳能发电、生物质发电等装机容量均居世界第一。

2014年以来,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20%,以年均约2.9%的能源消费增长支撑了6.2%的国民经济增长。煤炭消费比重从2014年的65.8%下降到2021年的56%,年均下降1.4个百分点,是历史上下降最快的时期;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同期从16.9%上升到25.5%,占能源消费增量的60%以上。

二、兴建新基建。以沙漠、戈壁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光基地建设是中国“十四五”新能源发展的重中之重。目前,第一批装机规模约1亿千瓦的基地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;第二批基地项目清单已经印发并正在抓紧开展项目前期工作;第三批基地项目正在组织谋划。

三、创造新生活。2021年,中国339个地级和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7.5%,比上一年提高0.5个百分点;全年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占64.3%;细颗粒物(PM2.5)年平均浓度30微克/立方米,比上一年下降9.1%。彭博社指出,自1970年来,美国用了30年的时间,让颗粒排放物的比例下降了44%。而中国仅用了七年的时间就下降了40%。

2022年上半年,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260万辆,占全球的61.6%,市场渗透率达21.6%。中国已建成398万个充电桩、1625座换电站。智慧出行自动驾驶出租车、公交车已在10余个城市商业化试运行。能源革命与数字革命的深度融合正深刻改变着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。

四、推进能源新合作。目前,中国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,“华龙一号”等自主核电技术装备出口实现突破,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海外落地,光伏产业为全球市场供应超过70%的组件。中国光伏产品已出口到包括西班牙在内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,风电整机制造占全球总产量近半。在推动自身转型的同时,也为促进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,建设更加清洁、美丽的世界贡献了重要力量。

全球能源治理需要多边合作、多边机制。坚持多边主义是中欧双方的最大共识之一。中方愿与欧盟加强气候变化和能源政策对话,积极开展务实合作,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,团结协作应对全球性挑战。通过行动和实干,推进更加普惠、包容、均衡、平等的发展,建设更加清洁、美丽、繁荣、宜居的世界。


推荐给朋友:   
全文打印       打印文字稿